医学创新“发力”,助推“健康南京”,2019南京创新周:四大医学研发成果让人期待
南京新闻广播      06-28 01:03 2271

据FM106.9南京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杨洋报道,戴上“帽子”,中风前会发出预警;抗体药物“物美价廉”不是梦;3D打印技术用于经皮穿刺,医生一针到达靶点……2019南京创新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峰会暨首届南京市卫生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昨天举行,一大批南京医学研发成果亮相。

创新发明,解决小儿外科手术器械缺乏的痛点

 

长久以来,我国小儿心胸外科使用的手术器械依赖进口,且绝大部分源于成人外科产品,这势必造成操作上的不顺,增加了手术风险。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专家杨玉忠:2017年,莫绪明教授打算为一个体重仅720克的早产儿做心脏病手术,需要用胸骨撑开器撑开胸骨暴露心脏才能完成,但是,当时并没有适合720克这么小体重的小儿的撑开器,情急之下,莫教授使用撑开眼睑的撑开器,成功完成了手术。”


    解决这一医疗 “痛点”, 南京儿童医院的医学研发成果着眼于“小儿外科微创器械及生物材料”,已获得多项专利,部分已应用于临床。


抗体药物“物美价廉”不是梦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医学研发成果聚焦“新型抗体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季晨博博士介绍:目前,抗体药物主要集中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可是,不少肿瘤患者用不起创新药,这是因为传统抗体药物的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工艺复杂、产能不足,导致抗体药物价格高昂。取而代之,季晨博团队选择了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的纳米抗体技术平台,它克服了传统技术平台的很多难点,未来的纳米抗体药物将“物美价廉”,造福更多的患者。


    季晨博告诉记者:“纳米抗体这个技术平台目前国际上也不多,2018年在欧洲刚批准上市全球第一个纳米抗体药物。因为抗体药,你像,一种乳腺癌抗体药物,2万多块钱一支,一个礼拜可能要打好几支,很多人用不起,现在降价了,降到两千多块钱一支了,发现产能跟不上,很多地方缺货。所以我们这个抗体真正投产的话,产能会很大,而且成本会很低,效果完全可以超过它的。”


    该项目获得的多个抗体已在动物实验上取得好效果,但进入临床至少还需三到五年时间。季晨博说:虽然整个抗体药物市场仍被欧美国家垄断,但我国这几年正在迎头赶上。


戴上“帽子”,中风前会发出预警

 

脑卒中有望在发病前被患者感知了。南京市第二医院ICU副主任医师郑以山带来的医学研发成果,是一种“可穿戴多功能脑电检测系统”, 看上去就像一顶帽子,戴上它,可以检测脑电波。郑以山说:在脑卒中发生前,患者可能外表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其实脑电波已开始紊乱。这款检设备可以检测到脑电波异常,从而作出预警。目前,该项目第三代芯片判断准确率已达97%。预计应用到临床还需要2-3年时间。该系统不仅可预警脑卒中,还可应用于肝性脑病、疲劳驾驶提醒等。


3D打印技术用于经皮穿刺,医生一针到达靶点

 

经皮穿刺是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操作,神经介入、病理穿刺等临床工作,对穿刺精准性有着很高的要求。鼓楼医院的医学研发成果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经皮穿刺,医生通过3D打印穿刺导航模板,可以一针到达靶点。

 

该项目负责人、鼓楼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陆丽娟介绍:CT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可以规划、设计穿刺路径,再3D打印制作出穿刺导航模板。医生使用穿刺导航模板引导手术,可以一针到达靶点。和其他穿刺导航系统相比,它的优势明显:价格适中、精准度好、操作简单、适应症广泛: “不仅用于三叉神经痛、还可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神经痛、癌痛等导航治疗,临床上的困难穿刺有了它可以迎刃而解。”

 

陆丽娟透露: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还在于远程医疗。陆丽娟在现场展示了一段视频:远在新疆的医生,通过导航模板,经皮穿刺时,同样能一针到达靶点。该技术可以使偏远地区医生同步分享到医疗的前沿技术,提升基层的穿刺水平。

 


声明:在南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相关新闻

南京亲子游学市场又添重磅成员

南京新闻广播 6.27 1450

Slush南京首场盛会开启!游戏、AI、大数据产业“大咖”云集

南京新闻广播 6.27 2111

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召开庆“七·一”表彰大会

南京新闻广播 6.27 1751

为南京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